2021年1月5日,北京召开第20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,宣布对入境进京人员实施“14+7”健康管理措施。入境航班由海关检测发现人员、物品或环境阳性的,或14天集中观察期间检测发现人员、物品或环境阳性的,都要增加7天居家或集中观察。申请并符合居家观察条件的,闭环转运至居住地进行居家观察。不符合居家观察条件的,继续进行集中观察。
除了北京,辽宁大连也于1月4日公布要执行“14+7”管控措施。此前,大连有病例做了11次核酸检测才显阳性,有地区检测了6轮还有阳性病例。而此轮疫情中,各地疫情的源头有不少为入境者14天隔离期满后“复阳”感染所致。那么,“14+7”的严格执行能否成为“双保险”?一起来听听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的解读。
“14+7” 能实现有效防控吗?
吴尊友:通常来说,病人的潜伏期在3—7天,长的可达14天。实际上,平均每100个人感染发病,大概有一个人会长于14天,这可以看作个别的案例,冬季还是建议按照“14+7”来管理。不排除可能会有潜伏期超过21天的病例,不过这都是万分之一、十万分之一的比例了,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,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疫情情况来安排隔离时间。
“14+7”后是否需要再加码?
吴尊友:14天应该说能够管住99%,还有1%可能会漏掉。14再加7,那就应该能管住9999‱。对于新冠(病毒)来说可能总会有例外,但是如果把保险系数加得太大,那么社会管理成本就太高,不值得这样去无限加码,我们要综合平衡社会投入成本和防控效果之间的平衡。